今天191招生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谁能介绍一下北大新闻传播学院?(哪所大学学播音主持专业最好?),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谁能介绍一下北大新闻传播学院?
北京大学享有“中国新闻学和新闻教育之摇篮”的声誉。早在1918年北大就开设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门新闻学课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由校长蔡元培亲任会长。北大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新闻学著作,创办了中国第一份新闻学期刊。北大拥有徐宝璜这样的“新闻教育第一位大师”,著名新闻记者邵飘萍等曾任新闻学研究会的导师,青年毛泽东曾是研究会会员。以北大为中心的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活动,为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写了中国新闻史上辉煌的一页。新中国成立后,北大两度在全国率先开办新闻专业,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这一时期的毕业生大都成为我国新闻教育和新闻战线的骨干力量。
1917年,北大开风气之先,聘请留美研习新闻学的徐宝璜教授为文科各系学生开《新闻学》选修课,介绍欧美新闻概况和新闻学理论,在中国高校中开设了第一门新闻学课程。1918年春,学生罗章龙、谭鸣谦把成立新闻社团的愿望向时兼校长室秘书的徐宝璜教授及常向他们约稿的《京报》社长邵飘萍提出。徐当即表示支持,“愿意指导同学学习”,邵则写信给蔡元培倡议北大成立研究新闻学的研究会。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8年7月6日,蔡元培将草拟的新闻研究会简章8条发表于《北京大学日刊》上,准备成立以“灌输新闻知识,培养新闻人”为宗旨,以新闻的范围、采集、编辑、选题、新闻通讯法、新闻纸与通讯社为研究内容的研究会。1918年10月4日,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大新闻研究会成立,蔡校长致开会词。指出民国后新闻纸骤增,但“惟其发展之道,全持经验”,因此有必要组织学会研究新闻学,结合中国社会实际“本特别之经验而归纳之,以印证学理,或可使新闻学有特别之发展”;强调应保持新闻品格,反对刊登诲淫的黄色广告和猥亵纪闻。研究会主任徐宝璜讲演《新闻纸之职务及尽职之方法》。
1919年2月19日,研究会改名为“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改宗旨为“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进一步突出了新闻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结合。1919年4月20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新闻学期刊《新闻周刊》,目的是“便会员之练习,便新闻学识之传播,便同学之商榷”。该杂志共行三期,五四以后停刊。1919年10月16日,举行第一次研究期满仪式,蔡元培亲自向包括毛泽东在内的55人颁发听讲一年和半年的两种证书。1919年10月19日,新一期研究会正式开展活动。但由于蔡元培被迫前往欧洲考察教育、徐宝璜到平民大学任教、邵飘萍流亡日本,估计到 1920年底研究会停止活动。但徐宝璜教授的新闻学讲稿,得以出版,并传之后世。开中国自写新闻学著作之先河。此后,北大的新闻学专业教育停滞了二三十年。但北大其他专业的许多毕业生却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并做出了突出的业绩。但是在燕园这片土地上的新闻学教育并未停止。1924年在高校兴办新闻科系的高潮中,由美国新闻界发起在燕京大学成立了新闻系。发起委员会主席是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院长维廉(Walter Williams),筹办基金为5万美元。由白瑞华(Roswell S. Brittan)任系主任,纳什(Vernor Nash,又译聂士芬)等任教授。虽然,1927年该系曾一度停顿,但在1929年得到恢复并发展很快。课程设有新闻学原理、编辑、采访、写作、管理、印刷、照相等,师生承编《燕大周刊》的新闻副刊,并合办燕京通讯社。最初仅发英文稿,后增发中文稿,供京、津、沪、汉口和香港、东京、纽约等地的10多家报纸使用。该系的体制设施比较完备,被称为"远东方面最新式而设备最完全的新闻学校"(赵敏恒,《外人在华的新闻事业》,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1932年版,第148页)。现在长眠于未名湖南岸的斯诺等人,曾任教于此。
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对新闻教育的领导和有计划的发展。燕京大学新闻系并入北大中文系,改设编辑专业邵飘萍(后改称新闻专业)。当时的系主任是罗列,教授有方汉奇等人。从1952年到1955年的四年中,北大中文系一方面接受燕大新闻系并入的三个年级的 90余名学生,一面逐年招收新生累计达250人以上,这批学生成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中坚力量。1958年6月,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并入人大新闻系,教师、图书资料等随调。1971年,人大被撤消,该校新闻系不复存在。是年9月,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得以恢复。人大新闻系部分教师于1973年按建制分配到北大任教,著名的有方汉奇等人。但这一时期的新闻教育受极左思潮干扰,很不正规。1977年全国高校恢复招生,北大新闻专业开始正式招生。1978年人大复办,北大新闻专业并回人大。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与传播学有关的书籍被介绍到国内,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被国人所认识。1983年6月,根据中发(83)15号文件指示,北大在国际政治系(国际关系学院前身)设立“国际文化交流”专业,开始招收双学士生。1985到1988举办了几期研究生班,1991年至今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1986年开始在国际政治学硕士点下招收国际文化传播方向的研究生。并逐步培养了一支年轻而又有实力的从事国际传播、文化交流、新闻传播等专业的师资队伍。1984年,国家将编辑学专业正式列入本科生招生目录。北大作为全国十几所高校之一在中文系设立了编辑学专业,并接连培养了10届学生。这写专业的建立,使得新闻传播学类在北大血脉相继,并形成一种与众不同的办学风格。1993年北京大学艺术教研室,为适应社会需要,开始进行大专层次的广告教育。 1994年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成立,1995年广告学专业开始正式列入北京大学本科专业招生目录。而与此同时,其它几个专业继续发展。1994年,编辑学调入信息管理系,更加强调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仅培养传统的编辑,更侧重向培养网络编辑、电子出版人才的方向发展。1997年,国际关系学院开始在国际政治学硕士点下招收国际文化传播方向的博士研究生;而编辑学也已在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点下招收编辑学方向的硕士生、博士生,广告学则在艺术学硕士点下招收广告方向的研究生。1998年国家进行专业目录调整,国务院学位办将传播学列入了研究生学科目录,国际关系学院申请传播学硕士点,并于1999年正式招收国际文化传播和国际新闻传播两个方向的硕士生。
[编辑本段]学院主页
[编辑本段]学院发展
20世纪80年代,北大在不同的院系先后开设了新闻学、国际传播学、跨文化传播、广告、编辑出版、信息管理等专业的课程,逐渐形成一个从事新闻、传播徐宝璜学等学科教学研究的师资队伍,其共同特点是年轻化和专业功底强,他们大都有在国外留学和研究的背景,知识结构新,吸收能力强,具有较好的学术眼光,在专业上能够形成互补的局面。新闻与传播学是交叉型学科,北大文理学科齐备,具有广博坚实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学科基础和良好的学术氛围,具备全国一流、得天独厚的综合学科环境,为培养信息时代新闻传播人才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技术保证,而北大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和频繁的国际交流则为北大的新闻传播教育走向世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2001年5月28日,北大依托日益增强的新闻学和传播学学科基础,整合全校资源恢复建立了新闻与传播学院,以继承光荣传统,再创今日辉煌。
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新闻与传播学院正在逐步形成具有北大特色,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和教学模式。截止2006年5月,学院现有教师31名,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13名。学院教师已出版专著或译著71本,发表学术研究论文323篇,承担政府、企业以及其他机构的学术研究课题47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出现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74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7人,硕士研究生251人,二学位20人,本科生414人,各层次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共97人。另外还有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及专升本学生近千人。经过5年的发展,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已成为中国新闻与传播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2001年5月28日,北京大学恢复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依托日益增强的新闻学和传播学学科基础,整合全校资源,逐步形成具有北大特色、适应许智宏校长、邵华泽院长与特聘教授合影时代发展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和教学模式,形成了包括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传播、广播影视、跨文化交流、公共关系、媒体经营管理等一系列的学科群。截止到2006年9月,学院教师已经达到3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3人;全日制学生达到67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5人,硕士研究生216人,本科生407人,此外还有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及专升本学生近千人。师资队伍老中青结合,学历层次本硕博齐备,经过几年的发展,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科建设已经日臻完备,培养能力开始渐成规模。
[编辑本段]专业设置
新闻与传播学院目前设置本科、硕士和博士三种学历层次。本科生设有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和广播电视新闻四个专业。研究生设置了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硕士点,以及一个传播学博士点,专业研究方向涵盖国际新闻、新闻传播实务、新闻传播史论、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交流、大众传播、新媒体与网络传播、广告理论与实务、媒体经营管理、编辑出版学等诸多领域。
学科评估高校排名:0503新闻传播学(2009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位居第7名。
新闻与传播学院目前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编辑本段]培养目标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和造就掌握国家政策法规、通晓新技术、精通外语、具有现代管理观念的新一代新闻与传播人才;为国邵华泽院长的题词家解决新闻与传播领域中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构筑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交流的桥梁。
191招生网
哪所大学学播音主持专业最好?
当然是中国传媒大学,不用问了。
去她网页看看: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学校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出版、报刊及新媒体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一所文、工、艺、管、理、经、法、教多学科协调发展,以信息传播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学校位于中国北京东郊古运河畔,校园占地708亩,校舍总面积46万平方米。校训是: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学校被誉为中国广播影视传播人才的摇篮。50多年来,学校为广播影视系统及信息传播业培养输送毕业生6万多人,培训在职人员35万多人次。校友遍布全国各地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一直从领导干部到专业人员的骨干队伍,很多人成为著名的记者、编辑、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导演、编剧、制片人、翻译和高级工程技术专家。
学校同五大洲近50个国家和地区20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传媒机构等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每年接收不同国家和地区留学生1000余名。学校为国际高校影视联合会会员。
学校设新闻传播学部、影视艺术学部、理工学部等3个学部,设电视与新闻学院、广告学院、国际传播学院、媒体管理学院、社科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动画学院、文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理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等12个学院及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新闻学系、传播学系、电视系、编辑学系、广告学系、广告设计系、公共关系系、国际传播系、国际关系学系、英语语言文学系、外语系、经济管理系、公共管理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法律系、社科系、文艺系、导演表演系、广播电视文学系、摄影系、美术系、录音艺术系、录音技术系、播音系、应用语言学系、动画系、数字艺术系、中国文学系、语言文化系、通信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广播电视工程系、自动化系、应用数学系、光电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等 37个系。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博士点、40个硕士点,7个专业硕士点,71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291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4389人。
学校拥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教授、学者。专任教师900多名,其中教授、副教授占50%以上。聘请了100余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学校建有先进的专业实验中心(室)、多媒体校园网、有线电视数字传输网、现代远程教育网和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网。学校努力建设以信息传播为特色的现代化数字图书馆,藏书105万册,音像资料50万余盒(张),报刊3,000多种,电子报刊8,000多种。
学校是中国信息传播领域科学研究的重镇,设信息科学技术研究院和传媒发展研究院,拥有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媒体)、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国际文化贸易研究所及国家非通用语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等6个国家级教学科研机构,另有5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学校主办《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当代电影》、《电视艺术》、《媒介》、《广告主》等学术刊物,编纂出版《中国广播电视年鉴》、《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中国广告作品年鉴》,经营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学校设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采取函授、夜大、现代远程教育等多种教学模式,建立多媒体、多形式、多层次的继续教育体系,为信息传播领域提供全方位继续教育服务。目前在全国31省、市、自治区建立了39个继续教育分院、函授站、远程校外学习中心,在读生16500多人。
学校在六朝古都南京设立了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南广学院,规划占地面积1660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3300名。
学校的以大传播的理念、全媒体的视野,植根广播电视,面向传媒界,为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网络、出版及新媒体竭诚服务,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与广播影视事业鱼水相依的行业特色;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开放式的办学特色;多学科兼容,相互交叉渗透充分体现综合优势的学科特色;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育人特色。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传媒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高水平传播大学,成为传媒界的人才培养与人才信息交流中心、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中心、文献信息资源汇集与发散中心,成为传媒内容创研与示范平台、传媒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

编导专业的就业问题,
191招生网(https://www.191577.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编导专业的就业问题,的相关内容。
楼上的,显然就不是内行!!!我就是这个专业,我告诉你,关键在自己,谁告诉你,广电就是艺术专业了?!南京大学一样有广电专业。这个专业在于你自己学的如何!
楼主,送你一句话,不要做过河的小牛!不要听信别人对河水的评价,大象说水浅,水就浅了?!小松鼠说水会淹死人,那就真的淹死人了?!
大学,好好学,不要进了大学就懒惰。学好知识,如果想读书,考研考到好学校去,换专业的大有人在。如果喜欢这个专业,以后进电视台,媒体公司,新华社,靠你的本事,你的知识!
我就是在新华社!努力吧!!!
这个社会,悲观和没有实力的人不自信,而这样的人,我觉得往往都是自己没有努力的。
我就不是一流的院校。但是我可以说,我非常非常努力,和认真对待了我大学四年。
我是南京艺术学院的,但是我本科获了多少奖。我最高奖励,我获了国务院的,就是中传的学生也不一定有几个能获到吧。
我努力学习,导师也看在眼里,把我推荐到南京大学,和几个教授和学生做片子,现在向往国际电影节投稿。
还有我在新华社,当时来了相当多的人,有博士也有硕士也有本科。好院校多的去了,可是,一个勤恳的工作态度,和积极努力的学习精神,加上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是最后用人单位留用我的主要原因。
同学,还有,我想说一句。
高三这仗一定要打的漂亮!以后的路才宽!
先不要考虑那么多关于学校就业等等问题,先要保证文化课的学习,和考上一所高校。然后你如果觉得自己有能力,还想读书,你还可以选择考研。毕竟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太值钱了,有能力的还是要再学学的好。
这就好比考初中一样,初中不好,先上了,然后努力考好高中考好大学!但不要因为觉得初中不好,就不上了,那耽误了,不仅是时间而且是前途!
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加油!
我现在就读研究生了。我以后还想出国。大学,不是一个人的终点。关键是一个人用什么态度去面对。
还有同学,没人告诉你,编导就是需要进这些媒体单位的。
笼统地说,这些专业毕业以后从事影视文化传播和管理方面的工作。
具体来说就是在报刊、杂志、出版社、电台、电视台、影视制作等部门做记者、主持、策划或行政主管、业务主管以及编辑、编导等专业人员。泛指从影视艺术衍生出来的众多文化产业组织和管理工作。
比如:文化经纪人、影视制片人、媒体策划、文艺编导、文娱记者、双语主持、影视编剧、影视导演或各种影视节目的助理;还有报社、出版社、杂志社、
文化厅局、广播电视厅局、宣传部委、教科文卫等事业单位的策划管理人员。 (公务员,如果你想考得话)
一般大学的培养目标都是,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熟练掌握影视基本理论及先进的影视数字化制作技术和网络技术,
能在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和宣传文化部门、网络营运公司、高等学校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 创意策划、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影视创作与制作、艺术摄影、音响设计与音响导演、文艺作品撰稿、新闻、社教及文艺类节目主持等方面工作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科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如果你的文化成绩不是很好,那你可以多选择一条路不是么,你去学一下编导的专业知识,然后去参加一下艺术考试。
你文化课程分数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你会努力,大家都相信,高三的学生没人希望自己考不上大学,都会拼命的学习。
你如果艺术分数过了,加上文化考得很好,你有很大的选择空间,你可以选择艺术院校也可以选择普通类院校。
请不要听别人说,编导类分数高,的确,分数是不低,这是有原因的,音乐类,都需要十几才能去考,美术也是需要花功夫的,这个都是需要以前的付出所以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相对来说编导则是可以短期内学好并且抓住要点提高分数的。
你既然担心文化考得不好,为何不去学一下。
多一条路,多一条选择呢?
加油吧~~祝福你~~
(如果你考上了大学,我建议你看一本书,一本叫《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一个年轻的总裁写个大学生的20条建议,我将近毕业了才看到这本好书。)
我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想要成功,就是执着的信念和很好的人生规划!!!
加油,祝福你!我也是高三过来的,那个时候迷茫,当时的班主任给与了我很多帮助~~~
所以我也希望,我能帮助到你~~~
我百度消息留言给你吧
以上就是191招生网整理的谁能介绍一下北大新闻传播学院?(哪所大学学播音主持专业最好?)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191招生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91招生网:
www.191577.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